> 新闻资讯 > 国部厅新闻 > 正文

陈宝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1:02 作者 来源: 点击:
  3月16日上午10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时代教育考题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一个考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万众一心的目标。第二个考题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所以,新时代我们教育人新的长征、新的赶考要答的卷集中起来就是这两个问题。
  大班额 大班额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影响教学质量,三是可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消除。我们的目标就是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明年大班额要取得突破性、决定性的进展,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就是56人以上的班。
  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来考虑。“城市挤”这一块,核心是增加学位。新建小区必须同步建设标准化学校,千方百计增加学位。“农村弱”这一块,主要是办好教学点、寄宿制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能够稳定一部分生源。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办学行为,科学设置学生的作息时间,搞好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同时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在区域内合理分配。要努力提高质量,稳定生源,办好普通学校。
  高等教育发展 关于大学排名问题,经过这十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高校在世界主要排名中位次整体前移,我们办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已经开始形成。101所学校在2017年上榜,这表明我们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们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同向同步同质量提高。我们走向世界教育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尊敬排名,不唯排名,重在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质量问题我们是办四件事:一是提升培养能力,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优化结构,四是改革体制机制,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中小学生课外减负 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要从以下几方面减:一是从学校减,从学校教学减负。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三是考试评价减负。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
  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培训机构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二是综合治理,建立起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高校思政课 主要从五个方面攻坚,即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政观,不能把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割裂开来,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学生具体成长环境和过程拔高起来,也不能让思政课脱离广大老师,特别是同思政课老师的育人过程、育人实践孤立起来,要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对待。2018年概括起来是“几个一”:一要出台一项计划,一项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思政工作思政课要不断有优秀的老师充实到这支队伍里来。二要办一个会。全国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检阅一年多来具体成果。三要进行一次专题轮训,对所有思政课老师轮训一遍。四要啃下象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这样一批“硬骨头”,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五要建设一批思政课发展创新研发中心、培训研修中心,建立“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试点。最后一个是要总结经验,树立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课程。
  “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新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第一,“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就是发挥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冲刺世界水平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实行这个计划是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激励的计划。就是说打破身份固化。第一批你没进去,你可以积极发展培育,以后批次达到条件了就可以进来,有了上升的通道。第三,在资源配置方面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辩证处理。现在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是1万亿人民币多一点,在高等教育总投入里,用于“双一流”建设的占2%多一点,影响不了中西部的发展。第四,对中西部相应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设工程,开展了对口支援中西部的活动,还出台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方案。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一块短板之一。澄清一个概念,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学,就是常说的幼儿园阶段的教学。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中国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前教育服务能力有很大提高。我们现在举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的幼儿4600万人,这是一个中等人口国家的概念。二是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有很大提高。2017年适龄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了79.6%,国务院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年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达到80%,2017年达到79.6%。单纯从毛入园率看,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和五年前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是用于幼教投入大幅度增长。2016年幼教事业发展投入28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300多亿元,年均增长16.9%,这2800亿元中财政性资金五年增长77%。四是重构了中国学前教育体系。我们人口巨大,更重要的是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充分反映出幼儿教育市场方面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人们育儿行为和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挑战是革命性的。
  现在发展学前教育既要继续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普惠性幼儿园不足,这个问题需要破解。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还有保教过程管理和安全问题存在着诸多漏洞、薄弱环节,这也是需要破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幼儿教育方面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首先,要实施好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确定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毛入园率达到85%。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个新时代符合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较好适应幼儿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三是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挂牌监管,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四是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幼儿园面临的安全问题有特殊性,要人防、物防、技防并举,让孩子安全、快乐在幼儿园生活成长。五是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教比老师是1:15,保育员是1:30,每个班“两教一保”,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按照现在的教育,220多万幼儿教师,4600万在园幼儿,推算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是76万。最后一个措施是立法。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
  产教协同 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其实起步最早,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是最早的职业教育,洋务派办的学校就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落实规划。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并且对《指南》设计的任务按部门进行了分解。面上抓项目,这是全覆盖的,各省各行业都有一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点上抓标杆,以制造业为主,辐射若干行业、产业,选择了344个点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标杆来培育,从中摸索路子、积累经验。整体抓指导,已经发布了20个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一样的,要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搭建平台。已经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是一个论坛型的平台,大家研讨交流。二是产教融合对话,举行了20多场。这是对话类的平台,产和教相互之间进行对话,衔接需求。三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是一个竞赛类的平台,每年一期,进行检阅、进行竞赛,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
  第三,狠抓质量。职业教育它的重心核心在质量,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重点是要解决产教融合中的示范问题、产教融合中的协同创新问题、产教融合中的实训基地问题。我们组建了1400多个职教产业集团,联系3万多家企业,形成一种紧密的产教融合关系。还选择360多个学校,建设了一批产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还和企业合作建成了1440多个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实训环节很重要,得有动手能力,这是它的质量基础。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第一批遴选了163个单位,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一年后进行了年审年检,证明这个试点是成功的。然后,又遴选了第二批203个单位开展试点,现在是366个试点单位,叫做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要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在学校和产业、学校和企业之间、产和教之间、校和企之间建立一个“旋转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两件事需要明确,那就是产教协同,产是支撑,教是核心;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要处理好这个关系,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建在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这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就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它居于龙头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取得了成功,为其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因为高考改革,招生改革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高中阶段教学必须相应改革。从上海、浙江的情况看,普遍采用了“走班选课”等模式。过去那种固定班次教学的模式已经得到改变,学生的自主权大了。
  第二,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这次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建立了18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素质教育方面的措施。
  第三,在学业水平考评方面促进改革。过去考试门类是固定搭配的,现在不是了,是动态组合的,发生了变化。
  第四,带来了新的挑战。试点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自主选课这个空间究竟多大才是合适的,因为这可以做定量分析,选择的课太多,学生选择的压力就会增大,选择的成本就会上升。还有选修难度系数怎么设计,这是需要考虑的,比如说简单的课程选课的人多了,难度较大的课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选择数量,而难度较大的一些课程往往都是基础性课程,是需要加强的。另外,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么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么样改革,都是新问题。
  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了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他们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注意到了他们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对这些省份正在进行评估,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从试点情况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是成功的,进展是健康的。
  中外合作办学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两国元首确立批准的一个教育合作项目。去年举行了开学典礼、建成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发了贺信,普京总统发了贺信,这是中俄两国教育合作的一个新尝试、新成果。目前进展情况是好的,建设过程当中的合作是愉快的。中国政府对中外教育合作历来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我们的教育就是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走向世界的。我们的方针历来是“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的教育。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和一些国家合作已经在中国办了一批教育机构。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我们已经办了26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其中1324所是本科以上学历层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互利互惠,让中国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外一些学校的优质教育,让国外的合作者在与中国合办的机构里和中国合作者取长补短,领略中华文化,培养双方需要的各类人才、双方合作的友好使者。这就是我们的方针,要“请进来”。“走出去”,这些年也加大了步伐,现在我们在国外合办了一批教育机构,发展情况也是好的,下一步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是经营未来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提供的人才是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本质上是经营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它可以期望,但是它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从总量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从存量来说,现有的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增量来说,就是必须培养好未来的老师。培养未来的老师,靠什么?主要是靠师范教育,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做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把现有师范院校办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师范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倾斜。因为这是教师的“母机”。另外我们允许和鼓励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兴办师范教育,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再就是对师范类教学设立专业标准,每个专业都设立标准。也就是说要有资质,不是你想办就办的,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后续还有相应的标准方面的建设措施。按标培养,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加大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师德建设的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师德为尊。教和育,“教”主要涉及知识体系,“育”主要涉及价值标准,所以“德”对学生的成长,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大的方面的考虑。                                                                
(来源:新华社)